没有滴滴的黑夜,Uber和谷歌送你回家
《撩车》是创业邦推出的智能汽车新栏目,领域“老司机”想用接地气儿的报道形式,带你们愉快“撩”遍全世界智能车相关的产品、人和事。
本篇是栏目的第25篇报道,请细细赏阅。
滴滴消失的那一夜,司机走投无路,乘客无路可走。
“今天没有滴滴,早上车,早回家”,刚过23点,送乘客到目的地后,一位司机关闭滴滴出行软件后,摇下车窗对路边等候巡游出租车的夜归人说道。“我就是滴滴司机,150块送你回家,拼车50。”
“这一夜,我无比想念Uber”
滴滴从上周六,9号起,每夜11点-凌晨5点停运整改。
背负超4.5亿用户出行需求的滴滴出行平台,在那一夜消失了。数以万计的夜归人,只能走上街头碰碰运气。
整改期间滴滴上线全程录音功能,能否杜绝恶性事件发生,尚不可知。不过,可以清楚的是,司机始终还是那些司机,科技手段只能约束部分人的部分行为。但要改变人性,或者阻止犯罪发生,远不是加几个功能那么简单。
大洋彼岸的谷歌和Uber,却把网约车的路早早地领向了无人化。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也曾多次表示,人工智能会代替司机驾驶汽车。
“人工智能将会驾驶汽车”
谷歌,离开是为了华丽重返
2010年,谷歌退出中国。2016年,Uber优步退出中国。
这两家从中国离开的公司,看似没有什么关系。但在撤退以后,都投身到同一个领域,无人驾驶。准确点说,是无人驾驶网约车。
Waymo是原谷歌自动驾驶项目,现归属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。成立10年的Waymo公布了最新的里程数据,它在25个城市的测试车累计了900万英里的自动驾驶里程。
900万英里是什么概念?
Waymo的无人车已经绕地球跑了361圈!
无人驾驶状态的Waymo
Waymo有个Early Rider项目已经有了400多名体验乘客,这些人只需通过 Waymo的叫车应用,就能免费乘坐自动驾驶汽车。而且这个项目最近升级成7X24小时全天候服务。但目前仅限美国部分地区,年底将扩大运营范围。
最近,Waymo证实了进入中国的事实。
5月22日,谷歌旗母公司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独资公司,名为慧摩商务咨询(上海)有限公司,该公司为WAYMO LLC 100%持股。
随后,Waymo方面证实了在中国建立独资公司的事实。于此同时,网络上也流传出Waymo无人网约车,最早将于明年在上海试运营的消息。
Waymo的试运营
背靠谷歌的Waymo进入中国后,技术优势会更明显。
Waymo是全球首家在公开道路测试、首家无人状态上路和首家商业试运营的自动驾驶研发公司。
去年加州DMV发布年度自动驾驶车辆脱离报告中,谷歌以35万多英里的成绩,63次脱离位居榜首。而百度美国的自动驾驶里程仅为1971英里,且发生48次脱离。
单看这份数据,差距可想而知。
蓄势待发的Waymo
其次,Waymo的雷达、摄像头和激光雷达都是自主研发的,在更新升级、维修保养时更具独立能力。而以合作、联盟方式做自动驾驶平台的百度Apollo,传感器等设备需要依靠供应商。其产品好坏,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合作伙伴及供应商的水平。
而谷歌无人车入华,是为了中国本土化。
人在美国开惯了,到中国开车都要习惯几天,何况是无人车呢?有人称自动驾驶的三架马车是算法、雷达、高精地图。入华前夕,摆在谷歌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本土化的高精地图。
在中国,德国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集团宣布和百度地图、高德地图、四维图新共同合作打造高精地图。对Waymo来说,只有两个选择,要么建立在谷歌地图上进行自研,要么加入中国高精地图现有的产业联盟。
检修中的Waymo
尴尬的是,谷歌地图在中国犹如空白一片,若要放下面子加入联盟,又要面对老对手百度。
中国自动驾驶市场潜力巨大且具有足够的市场想象力。但中国路况复杂、人流量、车流量大。要实现完全无人化,难度非同小可。尤其是,今年初Uber无人车撞死一位行人后,人们对于这个新事物充满疑惑。
Uber的背水一战
Uber跟滴滴一样,司机、乘客恶性事件频发。
今年4月,CNN发表一份调查,称至少有103位Uber司机在过去4年中被指控性侵或性侵乘客,这个数据仅仅来自美国20个主要城市的警察报告。和滴滴一样,Uber被迫增加审核机制、保护机制,即便如此,恶性事件却仍在Uber车里上演着。以至于,Uber在众怒之下依旧坚持研发无人车。
实际上,Uber的命运比滴滴还要惨。
在今年3月时,Uber无人车在测试中撞死了一名行人。这台2017年改装的沃尔沃XC90雷达系统在撞击前6秒观察到行人,但自动驾驶系统将行人分类为未知物体。最终,无人车没有及时采取制动刹车,坐在后排的测试员也未及时阻止惨剧发生。
这次事故后,Uber无人车被迫在全球范围内停止测试。
那时Uber的悲惨遭遇还不止无人车停摆。美国国内掀起卸载风潮后,竞争者Lyft狂追猛打,逼的Uber加大补贴力度。加上之前因收购OTTO自动驾驶卡车公司,与谷歌引发的官司纠纷。导致其第二季度,Uber亏损达到8.91亿美元。困境之下,Uber CEO明确表示公司将在明年IPO上市,并坚称不会出售无人车业务。
因为,Uber搬来了救星。
日本丰田汽车向Uber出资5亿美元,并与Uber合作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共享出行中。Uber无人车项目每季度亏损高达1.25亿至2亿美元,占公司季度亏损额的15%~30%。三年内,在无人车上至少投入了20亿美元。
与丰田合作以后,Uber在研发上的投入可以大大削减,同时能更早实现无人驾驶网约车的落地并且实现盈利。
这样的结盟,与滴滴类似。
今年3月,车和家与滴滴出行宣布成立合资公司,由车和家供车,滴滴运营,合资公司将聚焦在共享出行服务和自动驾驶领域。
程维和李想
车和家,是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的第三次创业项目,他曾表示:未来出行市场的演进方向将向物流行业标准看齐,即成本越低越好、效率越高越好。和滴滴的合作就是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成本。
车和家将针对网约车使用场景设计一款专用车型——以控制每公里的投入运营成本为目标,而不是局限于车本身的成本。
“一旦无人驾驶技术成熟,对于整个网约车出行市场又将是一次巨大的成本下降。尽管传感器不便宜,但是无人车可以不停运转,随着运营里程数增加,成本将不断下降。一天运营 500-600 公里,平摊到每公里的成本将会低于 1 块钱,而不是今天的 3 块钱;如果再进一步,把拼车的因素计入其中,这个成本可以更低。”李想说道。
滴滴CTO张博则认为,这是无人驾驶未来10年唯一的商业化机会,连谷歌的Waymo都不具备滴滴这样的优势。
滴滴有精准数据,无人驾驶研发公司都需要大规模测试车队,去遭遇各种场景路况,但滴滴有现成“测试车队”,人类司机遭遇的问题,都可以为滴滴大脑训练、数据优化有益。
最后,跟智慧交通协同。滴滴已在交通基础设施层面展开优化,未来就会跟无人车形成网络协同,可以极大推进无人车的研发进展。
滴滴的测试车(图片来源:网络)
去年12月,滴滴在完成一轮超40亿美元融资时曾表示,这笔融资将会用到人工智能领域,发力AI交通技术。而今年1月,滴滴宣布成立AI Labs,于此同时滴滴还从硅谷挖来多人负责该项目。
今年10月,李想的这款新车将问世,但给滴滴定制的无人驾驶网约车何时能上路尚未知晓。而滴滴的洪流联盟联合了众多传统车企,但何时推出滴滴定制版,同样属于未知状态。
所以不出意外,谷歌Waymo的无人车,可能会比滴滴更早地在中国道路上载人。
写在最后
在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心里,无人驾驶这件事重要度比本土化竞争高10倍。他曾说,目前谷歌是无人驾驶领域是第一阵营,滴滴有机会在第二阵营获胜。
在打败Uber之后,滴滴又将在中国土地上,迎战第二个强敌,谷歌。而这一次,显然不是靠资本充值的补贴就能击败的敌人。
Waymo的无人车
科技巨头之间是利益相争、技术对抗。回到用户身上,民众最关心的还是无人驾驶网约车到底靠不靠谱,出了交通事故谁来负责,价格贵不贵..等等。再简单一点的问题:深夜打车,能把我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吗?
明年,谷歌无人驾驶网约车就要来了,那时候你还会选择滴滴吗?
作者:大湿兄,关注前沿科技、交通出行。微信号:vans930809,加好友注明来意。By FelixWang. Focusing on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ransportation
所有对本栏目感兴趣的朋友,可以扫描二维码入群交流。或者添加微信vans930809进群。
最新撩车栏目文章
| 追梦人贾跃亭 | 游侠归来 | 腾讯与蔚来VS阿里与小鹏 | 留给贾跃亭的时间不多了 | 刘强东的汽车梦 | 蔚来汽车IPO上市 | 清行汽车 | 量产冲刺 | 百度无人车 | 贾跃亭,活了 | 牛牛汽车 | 小鹏汽车 |
推荐邦哥的好朋友“企业创投联盟”,ID:cvcbang
商务合作请加微信:bangcbd